2008年5月20日星期二

博客4月21日以来的访问量情况

  博客建立很久了,但是直到4月21日才开始统计访问数量,中间都没怎么写东西,居然每天也有10几次的访问量。在搜索关键词里统计了一下,网上搜索我博客里关于硕士论文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的帖子还有搜索我名字的人最多。

马英九夫妇同任台湾赈灾募款晚会接线义工(图)(转自凤凰网)


  中新社台北五月十八日电(记者 刘舒凌 陈立宇)十八日晚,台湾百余位演艺界人士汇集台北,为“把爱传出去”赈灾晚会义演。

  马英九到场担任募款志工,与台湾演艺明星在内的各界人士一同在晚会现场接听捐款电话。他透过电视屏幕呼吁台湾民众,用捐款行动表达对四川受灾人民的支持和关心,并说“话不用多说,赶快行动”。

  约半小时内,和所有志工一样,马英九不停地接起电话。其中,马英九接到了来自“九·二一”地震灾区——南投县草屯一位林小姐的电话,他耐心按照程序询问对方希望采用的捐款方式、个人信息以及收据的寄发地址等等。

  也有来电民众得知接电话志工是马英九时惊呼“赚到了”,小小插曲令人会心一笑。

  主办方当晚现场开放一百二十三条电话线路供民众奉献爱心。周杰伦、陶晶莹、张韶涵、蔡依林等百余位台湾知名艺人接力加入志工行列,王力宏、陶喆等歌手演唱歌曲、呼吁年轻的朋友一道踊跃捐款。

  四川地震发生后最早发起募款赈灾活动的台湾各慈善团体也同场劝募。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大师透过短片再度提醒台湾民众,大家对四川大地震抱有感同身受、人饥己饥的心情,而震后救援、重建的路还漫长,希望持续给予响应。

  在各界人士合力呼吁下,节目演播现场的电话一刻不停地涌入,终场募集新台币两亿两千多万元。马英九夫人周美青、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长文当晚全程参与四个小时的赈灾募捐。(完)

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

支持国货,热爱大中华(转载)

  大家所瞧不起的吉利车,人家老板只穿几十块的衬衫,但是,此次带领公司捐款1000万(以下所有单位均为人民币)。比亚迪,也是刚开始造汽车的,人家也捐了1000万。而你所喜爱的奔驰是40万,广本100万,广州丰田150万,宝马100万,并向灾区提供三台车。

  你可能觉得联想的电脑有万般不好,长虹的电视牌子太老不洋气,只有东芝索尼的才够档次,联想的手机也不好,只有诺基来才行,海尔的洗衣机不够静音,西门子最好,但是: 联想捐1000万。长虹集团500万,长虹员工自发捐助652万,长虹手机170万,长虹美菱捐大量物资,海尔1000万,索尼中国100万,西门子200万,东芝130万诺基亚暂时没捐。

  据我所知,中国每台电脑都是用英特尔或者AMD的CPU,还用了微软的系统,挣了多少钱,我脑子笨,算不出来。但是他们的捐款知道。AMD100万、微软100万、英特尔210、万。

  听说国人很喜欢用海飞丝、飘柔,也听说生产这个的公司名字叫宝洁,也听说同行业,他的销量是第一,这些是我听说的,有可能不太可信,但是,下面的数字绝对可信:宝洁捐款100万。

  也许大家不知道,所谓QFII在中国股市圈走了多少钱,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是,大家却要记住,此次天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他们捐款的身影。

  从卖大米起家的王永庆台塑集团,捐款1亿人民币。鸿海6000万。同一个老板的富士康集团3000万,员工集资3000万。国内各大银行至少1000万,各地的中国制造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援助灾区。

  请你记住,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大力救助的人永远是华人,能站出来全心帮助的企业永远是华人办的企业。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青年爱国,清廉爱国

  网上有很多让人流泪的照片,倡导“青年爱国,清廉爱国”的全球华人青年的爱国领袖小马哥也以个人名义向四川地震捐款,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开会的时候,小马哥和吴伯雄一起提议向四川地震死难者默哀一分钟,还讨论了灾后孤儿的认养问题。全国那么多热血青年,为了救灾奋不顾身。“天勿罚民,人民无罪。”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用上了深度的最新版本系统


  我在电脑里安装了深度技术论坛最新放出的2in1盘,在ubuntu下的vbox虚拟主机里装了deepin的安装盘,在windows实体机分区里装了克隆版。觉得两个版本都非常不错,克隆版也是纯净的winXP,没有什么杂质,而且主题非常漂亮,使得我这几天都对克隆的系统爱不释手。xp的sp3已经放出了,深度论坛此次放出的是xp系统sp2版是windowsXP sp2的珍藏版了,我相信深度技术论坛可能又会在最近释放出sp3的版本出来了,拭目以待。放出我的克隆版纯净winxp的桌面抓图,漂亮吧?

2008年5月4日星期日

用gnome-blog管理的第一个帖子

  刚才在ubuntu杂志上看到一个gnome-blog的博客管理器,很小巧,也很使用,下载下来试试,觉得不错,试试效果。

  可惜,没有分类管理的地方,也不能张贴图片,功能比较单一,只能用来发表文字帖子,而且似乎不能同时管理多个博客,一次只能为一个博客写帖子。但是,很小,占用资源很少,而且,博客最主要的功能大概就是发文字帖子了,因此也觉得比较满意。

2008年5月1日星期四

3322动态域名绑定(wget版)(转载兼测试trackback)

打开文本编辑器,输入以下内容保存:
#!/bin/bash
wget -q -O- 'http://username:password@members.3322.org/dyndns/update?
system=dyndns&hostname=domainname.3322.org'


说明:

username #3322这注册用户名

password #密码

domainname.3322.org #申请的二级域名

可以将此代码写入一个单独文件,并设置可执行权限,方便调用,我是放在 ~/bin/dyndns.sh 的。

如果想要自动执行,可以加入 /etc/rc.local (开机自动执行)中或者在 /etc/hourly(每小时执行一次)放个链接。

湖南大学校歌(转载)


湖南大学校歌mp3歌词lrc下载 湖南大学校歌歌词.lrc

作者:冯志斌 2007-11-20 16:14:40

  《湖南大学校歌》是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人、将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第一人萧有梅先生作曲,原湖南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胡庶华先生作词。歌词为: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湖南大学校歌》产生于五四运动,是学堂音乐的产物,歌曲本身运用文言文作词,配以大气磅礴的旋律,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经杜鸣心、刘健、冯广映等著名的专家学者试听欣赏后,认为此歌艺术性、思想性很强,旋律具有很广泛的群众性,歌词内涵深远。70多年的校歌能够延用至今,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值得很好地推广和弘扬。

  《湖南大学校歌》是湖南大学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秉承“千年学府”传统,发展学校文化的结晶;是前湖南大学领导及音乐界友人倾情关注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胡庶华(1886.12.24— 1968.6.17)教育家,冶金学家。曾三任湖南大学校长,湖南攸县人。1911年京师译学馆德文班肄业。1913年留学德国,先后入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后历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事务主任,武昌大学教授、代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钢铁厂、汉阳兵工厂厂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民司、农林司司长。1929年后任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第三、四届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六届中央监委,三青团中央;团部副书记长。1932年、1940年、 1944年三次任湖南大学校长。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日。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湖南大学学生反内战游行。1949年赴香港,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努力。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遭通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是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从事冶金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钢铁工业》等。

  萧友梅(1884—1940)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童年随父寓居澳门。1901年(十七岁)赴日本,先后在东京高等师范附中、东京音乐学校学习声乐、钢琴及在东京帝国文科大学攻读教育学。在日本期间,曾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他曾担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同年10月,再次出国,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后任北京教育部编审员,兼并任高等师范学校附设实验小学主任,9月与杨仲等创设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体专修科;在回到北京后,他就谒见了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当时蔡元培已经在北大组织了一个音乐研究会,还发行了一本《音乐杂志》,萧友梅读到该刊物后,便陆续为其撰写文章,并接受蔡元培的邀聘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和音乐研习会导师;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成立后,他担任教务主任;1923年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成立,兼任系主任。1926年北洋政府摧残艺术教育,晋令取消各校音乐系,萧友梅被迫南下,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萧友梅初任教务主任,次年任院长。 1929年该院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任校长,直至1940年12月31日病逝于上海。萧友梅是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他毕生主要精力投献于教育事业,同时在音乐创作上也有显著贡献,共写有歌曲一百余首及其它体裁作品。1922年和1923年先后出版了人的创作专辑《今乐初集》和《新歌初集》。影响较大的歌曲作品有《问》、《卿云歌》、《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等。此外,他还编写了《普通乐学》及许多介绍西洋技术理论的书籍和教材。同时,萧友梅先生还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现代早期音乐人才,如:冼星海、贺绿汀、江定仙、李焕之等。他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严治校、事必躬亲,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1982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建院55周年校庆活动,为萧支梅的铜像落成举行了隆重仪式,以纪念他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的不朽功绩。

部分注释

泱泱:泱,水面广阔。泱泱,水势浩瀚的样子,比喻气魄宏大。"瞻波洛矣,维水泱泱。”——《诗"小雅"瞻波洛矣》。“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朱张:指朱熹和张栻。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朱熹到访岳麓书院,与山长张栻讨论《中庸》之义,为书院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开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

济济沧沧:济,众多。“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沧,同“苍”,∶茂盛,众多的样子。“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济济沧沧,比喻人才众多。

楚材:岳麓书院大门有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春秋时曾属楚国。

蔚起:蓬勃兴起。蔚,草木茂盛,茂盛,荟聚,盛大。“蔚蔚,茂也。”——《广雅"释训》。

安壤:壤,土地,边界线,疆域,国土;或壤,古同“攘”,纷乱。安壤,意为治国平天下。

新发现的萧友梅合唱曲—《湖南大学校歌》研究

作者:徐金阳

  萧友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他毕生致力于“五四”以来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论著和创作作品。全面深入地研究萧友梅的教育实践、学术论著和创作作品,对于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及启迪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研究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深入的问题。比如关于萧友梅创作歌曲的总数到底有多少,学术界都尚有分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年出版《中国音乐词典》萧友梅条目里称总数为一百多首;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汪毓和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994 年修订版) 上则认为总数为九十多首,两者相差十首左右。上述两本著作均具权威性,但如何解释二者的分歧呢? 这就说明,有关萧友梅创作歌曲的总数、曲名、曲谱、背景以及其它一些方面, 都还未研究得非常清楚。当然,由于第一手材料不充分等多种原因,研究工作要重现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发掘第一手材料,以便我们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事实。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历史陈列展板上,陈列着一首原湖南大学的校歌,写明词作者为原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曲作者为萧友梅。笔者见到这一曲谱后,立即着手进行调查,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核实,现在完全可以肯定:此曲的确是萧友梅的遗作。关于《湖南大学校歌》的乐谱现存岳麓书院历史陈列展板上的《湖南大学校歌》谱,错误较多,逻辑混乱。笔者为此展转找到《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何长胜,从他那儿得知,在湖南大学综合资料室存有校友赠送的一本《湖南大学一览》 , 其中刊印有校歌原谱。从封面上可以看到此书的刊印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度”,并有当时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的亲笔题词及私人印章。此书的第二面是目录,目录第三项就是校歌谱,本文依据的《湖南大学校歌》就是从此书中复印的。谱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估计是当时排印《湖南大学一览》时的疏漏造成的,但总的来说,此谱应基本体现了原貌。笔者在认真研读此谱后,根据基本的音乐逻辑,把一些明显的错误进行了校正。经校正的地方及原因分列如下(横向按小节数、拍数为序,竖向自上至下分别称第一至第五声部) 。

  (1) 低音谱表上所有的调号位置都进行了校正:G大调调号应标于第四线上,原谱标在第五线。

  (2) 第二小节中间高音谱表上第二拍进行了校正:该小节有五拍,不符音乐逻辑,且最后曲终的两小节是曲首两小节的再现,两处理应一致。

  (3) 第五小节第三拍第四声部进行了校正:此音为第四、第五两声部共同音,应有上下两条符干。

  (4) 第六小节第二拍第一声部进行了校正:因为该小节有五拍,不合逻辑,所以把其中两音改为八分音符。

  (5) 第十小节第三拍第二、三、四、五声部进行了校正:从音乐逻辑上看,应该都为附点节奏;第二声 部音位应在第三间上。

  (6) 第十四小节第二拍第一、二声部进行了校正:第一声部“ # ”号位置应在第三间上,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完全一样,所以应在第三间上加上“ # ”号 。

  这首歌曲以齐唱和四部合唱两种形式写成,共16 小节,单乐段结构,包括a、b、c、d 四个乐句和一个引子。其中引子材料完全重复 d 句,c 句材料前两小节来源于a 句,后两小节来源于b 句。除引子外,a 、b、c 三句均为半终止,d 句为完全终止,结束在G大调上。

  单乐段曲式手法,在萧友梅的歌曲创作中使用较多,类似的有《问》、《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这种现象可能与歌词的结构、句法有关。上述几首歌曲,歌词结构都很短小,而且句法一气呵成,很难分段。和声手法上《 湖南大学校歌》完全隶属于德国古典和声,这正是深受古典和声学熏陶的萧友梅的创作风格。如a 句第三、四小节和声序列为“I6 —V —I —IV —IV6 —I —V”,c 句第一、二小节和声序列为“I —I64—I — VI —V6 —I —I64—I6 ”等, T —S —D —T的功能圈非常明显;在曲尾五拍的全终止上,和声序列为“I6 —VI7 —K64— V7 —I”,这更是典型的古典和声进行法。属七和弦的解决也非常严格,如第三小节第二拍的属五六解决到重复主音的主机弦,第七小节第三拍的原位属七解决到省五音的主和弦等。另外,在经过和弦的使用、和弦外音的使用、声部进行的平衡等方面,也都体现着古典和声学的趣味。从发展手法上同样可以看到萧友梅的创作个性。最明显的是乐曲开始的属功能弱起至主功能的手法,与《卿云歌》、《南飞之雁语》、《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歌曲如出一辙。另外象以附点节奏获得发展动力感、以主导动机5| 3·2贯穿全曲等手法,也是萧友梅惯用的技法。通过分析乐谱并将其与萧友梅创作的其他歌曲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到相类同的特征。据此以及乐谱出处来判断《, 湖南大学校歌》为萧友梅先生的遗作,是根据充分的。

关于主词作者

  词作者胡庶华(1886 —1968 年) ,号春藻,湖南攸县人,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冶金学专家。早年毕业于湖南游学预备专科及京师译学馆德文班,1912年任教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大学前身) 。1913年8 月他考取公费留学德国,进柏林工科大学学习,1920 年夏天参加德国国家毕业考试,获冶金工程师学位,成为第一位获此学位的中国留学生。1922 年冬天胡庶华回国,1926 年出任上海炼钢厂厂长,1927年夏天至欧美各国考察。1929 年6 月胡庶华回到上海,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全市91 个团体成立了抗日救国联合会,胡庶华任主席团主要负责人,曾领衔发出一系列宣言和通电,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胡庶华应湖南省政府的聘请,1932 年9 月回湖南大学出任校长。此后胡庶华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设计湖南大学校徽,定朱熹和欧阳正焕手书的碑文“忠孝廉洁”及“整齐严肃”为校训,并以继承“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和务实精神,对外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为中心内容,撰写了湖南大学校歌词。1935 年7 月胡庶华出任重庆大学校长,后又分别于1940 年10 月至1943 年8 月、 1945 年3 月至1949 年初两次出任湖南大学校长,为湖南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前夜,胡庶华以带病之躯,于香港通电宣布脱离国民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1949 年10 月后,他到中央冶金部任职,1968 年6 月17 日死于“文革”之中。

  胡庶华和萧友梅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早期的留德学生,都是现代专业学校教育的开拓者和耕耘者,都曾在民国政府部门担任过政府职员,都有着鲜明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崇尚的民族气节。两人的关系应该非同一般,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共同在德国留学长达7 年,结下了诚挚的友谊,1914 年与 1917 年留德中国同学的两张合影中,萧友梅与胡庶华都同坐在中排 。二是自1929 年6 月至1932 年9 月,他们都是在上海,当胡庶华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时候,萧友梅也正在负责国立音乐院及音专的工作。据原国立音专校刊《音》的记载,“九·一八”事变后的第5 天,国立音专就成立了抗日救国会, 萧友梅还曾率领师生到浦东、淞江等地为抗日义勇军演出募捐,抗日救国会的账目也一一公布在校刊《音》中。而自“一·二八”事变后,胡庶华则正是抗日救国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在共同的社团中,两个主要负责人建立友谊是非常可能的。正因为如此,胡庶华回湖南大学后,才会想到委托远在上海的萧友梅为校歌谱曲,萧友梅也才会于繁忙的教务之余,抽出时间来写作了他晚年的这首歌曲。

关于创作时间

  《湖南大学校歌》创作的具体时间,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推断, 至少可以确定在1932 年9 月至1933年8 月之间。1996年版《湖南大学校史》及张力生主编的《湖学之光》(1998 年自费出版) 两书中均明述胡庶华设计校徵、制定校训、撰写校歌等一系列工作,都始于他 1932 年9 月回湖南大学之后。以此作为创作时间的上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创作时间的下限,只要考证印有校歌曲谱的《湖南大学一览》的刊印时间就行了,因为刊物内容定稿的时间肯定要早于刊物的刊印刷时间。《湖南大学一览》封面上,明确记载此书刊行于“民国二十二年度”,其中还有一些涉及年度放假、开学日期的内容(规定本年度开学日期为9 月1 日) 。它刊印的日期应该是在开学之前,所以《湖南大学一览》的刊印日期至少应在1933 年9 月1 日之前,除去刊物内容的撰写、定稿、校正、印刷、装订成册的时间,则载于其中的校歌成稿时间还要早于刊物刊印时间。因此,把校歌创作时间下限定于 1933 年8 月,同样应该没有问题。

结束语>

  《湖南大学校歌》的旋律质朴,气势浑宏,倡导继承传统、取欧美之长,表达了一代有识之士的强国主张和爱国情怀。作为萧友梅为数不多的合唱曲之一,《 湖南大学校歌》不仅因创作数量少而犹显珍贵,而且更应以其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而成为萧友梅创作歌曲中的代表。直到今天,我们才有机会较全面地了解此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被遗忘多年的《湖南大学校歌》,如今终于找到了它应有的归属。笔者相信,尽管作为校歌本身,它可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料,特别是研究萧友梅的珍贵史料,它将具有新的价值。

(本文作者: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附注〕:

  此文得到湖南师大音乐系教授、本人导师刘镇钰的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资料〕:

①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陈列室展板。②《湖南大学一览》。③《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年版) 。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修订版) 。⑤《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一册(向延生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年出版) 。⑥《湖南大学校史》(1996 年出版) 。⑦《湘学之光》(张力生主编,何长胜著文,1998 年自费出版) 。⑧《中国音乐史谱例》下册(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刘镇钰编) 。

贴子相关图片: